水是生命的源泉,用水則是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
2022年,海東市平安區(qū)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保障居民用水權益糾紛的行政案件。為了全面了解案情,作出公正判決,幫助訴訟當事人解決實際糾紛,承辦法官前往化隆回族自治縣某村,就該案具體情況進行實地調查走訪。
據了解,馬某是化隆縣某村村民,某天,馬某家中突然停水,經檢查,并非水管損壞或欠費導致。馬某認為,自己曾與化隆縣某水管所派出的駐村水管員因日?,嵤掳l(fā)生過口角,家里停水應是該水管員故意為之。經馬某詢問,該水管所工作人員表示,馬某家的停水因閥門損壞導致,閥門急需更換。馬某對該答復不認可,認為該水管所工作人員的答復是在故意包庇水管員的行為,損害他的合法用水權益。后來,馬某將水管所訴至法院,要求法院依法判令水管所履行職責,保障其正常生活用水,并賠償因長期停水造成的損失。
據平安區(qū)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表示,該案嚴格意義上不屬于行政案件的受理范圍,該水管所也不是能對外承擔責任的適格被告主體,面對這樣的案件,若法官選擇徑直作出裁判,雖能及時斷案,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行政相對人和行政機關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甚至會愈演愈烈。為了能從根源上化解矛盾,解決當事人馬某的實際困難,承辦法官多次前往化隆縣和水管所與相關負責人進行溝通協(xié)調,并及時對馬某的閥門進行了更換,保障了馬某的日常用水。
在這起案件中,平安區(qū)人民法院法官主動和行政機關溝通協(xié)調,“長官”不愿來,法官主動去,積極促進了行政機關負責人履行職責,化解了矛盾。
行政訴訟即為“民告官”,是公民維護自身權益、督促政府及官員依法行政的制度設計,也是一個國家法治進步的“晴雨表”。近年來,平安區(qū)人民法院主動作為,以法筑堤,精準用法,督促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激發(fā)行政首長出庭應訴,不僅提高了行政機關負責人的法治意識,更有利于增強人民群眾對法治的信心,提高社會法治觀念,推動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
2022年,平安區(qū)人民法院受理了行政相對人不服公安機關行政處罰的行政訴訟案件。開庭審理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公安局局長、政府副縣長積極出庭應訴履行職責,民和縣政府作為復議機關也出庭應訴。
庭審中,行政機關負責人在法庭的主持下與原告平等對話,詳細陳述了被告作出行政處罰的事實及法律依據,被告提交證據的來源及證明方向,認真回答了原告提出的問題,展示出良好的庭審風范。此次庭審,行政機關負責人依法履行出庭應訴職責,合理發(fā)揮負責人出庭應訴功能,實現(xiàn)了讓行政首長“出庭、出聲、出效果”的預期目標。
“當一次被告,勝過十次法治教育。”這是民和縣公安局負責人庭審結束后的感慨。
從告“官”不見“官”到“官”出庭又出聲,過去困擾行政訴訟的“立案難”、行政首長出庭率低等現(xiàn)象正在逐步改善。
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推動法治政府建設,近年來,海東市制定印發(fā)了《海東市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規(guī)則》,將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納入年度市、縣區(qū)法治建設績效考核,旨在示范帶動各級行政機關及工作人員高質量履行法定義務,高標準規(guī)范行政行為,倒逼行政機關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都要嚴格遵循法律規(guī)則和法定程序,自覺接受監(jiān)督和承擔法律責任,從而真正維護司法制度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