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郝志臻 通訊員 巖子 攝影報道
“書記,這是我親手做的一雙鞋墊,你看合不合腳!”
“書記,這是我媳婦做的一副枕套,東西雖然不貴重,也是我們一家人的一份心意!”
“書記,我知道你一直有胃病,這是我種植的一些中草藥,你回去泡茶喝,有養(yǎng)胃的作用!”
7月29日,青海東部門戶的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晴空萬里,艷陽高照。走進民和縣大莊鄉(xiāng)臺集村的群眾文化活動廣場,眾多村民頂著烈日相聚在廣場上,歡送即將離開的臺集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斌云及駐村工作隊員。
一雙鞋墊、一副枕套、一把養(yǎng)胃中藥材、一面錦旗、一塊牌匾……每一件送別禮物的背后,都是村民們對朝夕相處八年的駐村“第一書記”及工作隊的滿滿祝福和依依不舍。在歡送會現(xiàn)場,臺集村“兩委”和村民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對王斌云的感恩之心,臺集村全體村民為王斌云贈送的牌匾上,“第一書記”四個金色大字十分醒目。
“八年來,王書記為臺集村的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作了很大貢獻,為臺集村的老百姓辦了很多實事、好事,是全村老百姓心目中的好書記,牌匾上寫了“第一書記”四個字,也寓意王書記永遠是臺集村村民心里最好的‘第一書記’。”臺集村黨支部書記海彥忠告訴記者。
村民劉峰送給王斌云的是一袋中草藥。王斌云有胃病,并且經(jīng)常吃藥,村民們幾乎都知道,劉峰喜歡種植中藥材,聽說書記要走,他就送來一袋自己種的能護胃養(yǎng)胃的中草藥,希望王斌云的胃病早日康復(fù)。
王斌云和臺集村結(jié)下不解之緣的故事要從脫貧攻堅戰(zhàn)開始的那一年說起。2015年10月,海東市廣播電視臺工作人員王斌云積極響應(yīng)黨的脫貧攻堅號召,主動請纓,到自然環(huán)境嚴酷、生活條件艱苦的臺集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用帶病的身軀挑起了帶領(lǐng)臺集村鄉(xiāng)親們拔窮根、摘窮帽的重擔。
之后的幾年時間內(nèi),王斌云每天都在為臺集村的脫貧摘帽而起早貪黑、忙碌奔波。由于胃不好,王斌云每天還要按時按點喝中藥。因為長時間熬中藥,每每推開王斌云的宿舍門,撲面而來的是一股濃濃的中藥味,以至于有村民把王斌云親切地稱呼為“藥罐書記”。
駐村八年來,王斌云把一顆火熱的心交給了臺集村,把所有的心思和勁頭都用在為臺集村脫貧摘帽和鄉(xiāng)村振興上。期間,王斌云積極爭取項目,一條通往川總公路長6公里多的硬化通道迅速通車,極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利用項目資金為臺集村安裝了140多盞太陽能路燈,主巷道、農(nóng)戶家門口、村廣場的夜晚不再漆黑;完成了80公頃的坡改梯項目,讓臺集村的干旱山坡地變身“水梯田”,提高了耕地質(zhì)量,還有牛羊養(yǎng)殖產(chǎn)業(yè)、美麗鄉(xiāng)村建設(shè)、農(nóng)村衛(wèi)生廁所建設(shè)、危舊房改造、困難家庭學生資助、村集體養(yǎng)殖基地項目建設(shè)等一系列變化,都讓臺集村的村民深切感受到了政策的溫暖。
如今,摘了窮帽、拔了窮根的臺集村老百姓,正擼起袖子感恩奮進在鄉(xiāng)村振興的新征程上,全村處處呈現(xiàn)著人勤、村美的新景象。對此,臺集村的老百姓感慨說,臺集村今天的變化,離不開黨的好政策,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大力支持,更離不開王斌云的親力親為。
今年,全省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進行大輪換,王斌云也把“第一書記”的接力棒交給了新到崗的“第一書記”。
當聽到王斌云要離開的消息后,村民依依不舍。很多村民主動邀請王斌云和工作隊員到家里做客,為他盛上親手做的飯菜,感謝他為村民過上好日子而忙前忙后的辛勤付出,也有農(nóng)戶因外出務(wù)工,不能到現(xiàn)場送別,就在微信里發(fā)信息給他道別。
“書記你要離開了,心中有道不盡的不舍之情,希望您工作順利、健康快樂!”“書記辛苦了,我們心里永遠記著你,有時間就到臺集村來轉(zhuǎn)轉(zhuǎn)。”聽著在外務(wù)工村民張錄古么、劉亞賽發(fā)來的告別語音,王斌云感動不已。
道別了眾鄉(xiāng)親,王斌云駕車緩緩離開村廣場。當車子開到臺集村對面的山梁上時,他停下車,在山梁上對望著臺集村的一草一木,站了許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