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曲協(xié)追蹤三年“回天計劃”創(chuàng)作的相聲劇《依然美麗》和曲藝微電影《鍋碗瓢盆太平年》,1月18日正式啟動。因疫情防控需要,啟動儀式以北京市文聯(lián)主會場、北京喜劇院和龍澤社區(qū)居委會兩個分會場的形式,在線上完成了“三地聯(lián)動”。
初衷
從點滴小事中見證“回天計劃”
“三年回天計劃”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心系民生、改善百姓生活的惠民工程,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有著示范作用。而北京市文聯(lián)各協(xié)會多次赴“回天”地區(qū)實地考察深入生活,自2019年3月起,由北京曲協(xié)主席李偉建帶隊,付強、王玥波、快板演員孫宏超,以及李寅飛、回想等優(yōu)秀青年演員組成的北京曲協(xié)采風團,多次深入到回龍觀龍澤苑、天通西苑等社區(qū),傾聽百姓故事,并將這些源自人民生活的真實素材創(chuàng)作加工,多次搬上舞臺,助力“回天計劃”。相聲劇《依然美麗》和曲藝微電影《鍋碗瓢盆太平年》就是依托該計劃應運而生的曲藝作品,從點滴小事中見證“回天計劃”帶給群眾的切實利益。
北京市文聯(lián)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陳寧表示,“寫現(xiàn)實寫當下很難,但文藝工作者就是要把翻天覆地的時代刻畫下來。這樣的采風創(chuàng)作,出來的一定是具有生活厚度的作品,不是拍腦門就寫出來的。”
采風
以租房名義敲開百姓家門
李偉建以三個故事回憶了自己這些年來的采風經歷,“第一次采風是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帶著我到了百姓家,后來,我覺得不能每次都麻煩人家,就自己去敲門,結果被當成騙子。但我就是那種越挫越勇的性格,堅持要自己敲開百姓的家門。后來,我就以租房的名義依靠房產中介走進了百姓家,很快他們就認出了我,被老百姓認出來比自我介紹可信度更高;第二個故事是一位大姐跟我講的,她家住六樓,以往做飯因為水壓不夠,能急死人,冬天洗澡更麻煩,熱水器打不著,頂著一頭的洗發(fā)水干著急,過去一夏天能穿壞三條裙子,原因是自行車隨意亂放,常常剮到行人,而現(xiàn)在,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第三個故事是社區(qū)干部給小區(qū)內隔離的住戶送快遞,整整兩個月的時間,從一樓到六樓,從一杯奶茶到50斤一袋的面,下午1點了才想起自己的孩子還沒有吃飯,于是買了一碗涼皮回家,可孩子卻無論如何也吃不下去,原因是已經吃了一周的涼皮。這些其實都是最好的中國故事,也是最接地氣的人間煙火。”
“建設的速度比創(chuàng)作還快。”參與采風的演員王玥波回憶起兩年來的實地考察感嘆道,他和應寧在分會場表演的對唱單弦《飛天彩虹》,講的就是“回天計劃”為了解決群眾“出行難”的問題建立了北京首個自行車高速路,為此架設了路橋。“2019年3月采風的時候,這座橋還只是橋墩子,到當年8月演出時橋已經投入使用了。”
作品
相聲劇將于今年5月亮相
北京宣傳文化引導基金資助、北京市文聯(lián)指導的原創(chuàng)四幕相聲劇《依然美麗》由國家話劇院一級導演李伯男執(zhí)導,以北京生活、北京居民為主線,演繹歡樂無限、感人肺腑的北京故事。
李伯男不僅是北京人,從小更喜歡相聲,“雖然‘回天’地區(qū)是我不熟悉的新北京,但我們要通過大量的采風,把老百姓的那種獲得感傳遞給觀眾。相聲劇如果不讓觀眾樂就成了慘劇,但笑聲背后更要有內容。”編劇林蔚然恰巧就居住在“回天”地區(qū),深入社區(qū)后,她表示不僅要寫出社區(qū)工作者的赤誠火熱,更要寫出曲藝和戲劇跨界融合的魅力。而微電影《鍋碗瓢盆太平年》則是一部以曲藝為核心表達方式的藝術電影。
談及兩部作品的名字,李偉建說,“‘依然’借用的是龍澤苑西區(qū)居委會主任伊然的名字;而‘太平年’既是傳統(tǒng)的單弦牌子曲,又是老百姓對日子最美好的期許。”啟動式上,相聲劇《依然美麗》的主創(chuàng)代表與嘉賓用“澆灌綠植”的方式宣布項目正式啟動,這些蘭花也會跟隨著兩部曲藝作品生長,甚至會出現(xiàn)在微電影以及舞臺上。
據(jù)悉,相聲劇《依然美麗》將于5月12日至16日在北京喜劇院開啟首輪演出,屆時北京攝協(xié)也將在劇場前廳舉辦“回天”題材攝影展。文/本報記者 郭佳 攝影/本報記者 柴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