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40年后,秘魯空難唯一的生還者——朱莉安·科普克,才終于愿意講述自己的故事。
1971年,17歲的朱莉安和母親乘坐的飛機遭遇大雷雨云,從3000米高空墜入?yún)擦?。朱莉安是包括她母親在內(nèi)的92名乘客中唯一的幸存者,她在亞馬遜雨林中徒步11天,最終獲救。
叢林求生,聽起來總是需要些許奇跡。有媒體將亞馬遜雨林稱為“綠色地獄”,但朱莉安不喜歡這種說法。對她而言,雨林從來不是地獄。“在獨自回到文明社會的漫漫長路上,我常常感到害怕,但這種恐懼沒有一次來自雨林。”她說。
“為了保護我自己,多少年來我從不發(fā)言,拒絕了所有采訪,并躲了起來?,F(xiàn)在是時候打破沉默,告訴大家真相了。”2011年,朱莉安寫作《When I fell from the shy(當我從空中墜落)》一書,首度講述了她墜機后與雨林的牽絆。近日,此書中譯本《她的空難和她》出版,中國讀者才得以知曉其中的細枝末節(jié)。
墜落雨林
那原本是一次幸福的飛行。
1971年12月24日早上,秘魯首都利馬的機場一片嘈雜,擠滿了要在圣誕節(jié)前趕回家的旅客。
朱莉安和母親要趕往雨林深處,與父親團聚。她的父母都是生物學家,他們在德國成長相識,隨后移居南美洲,在秘魯?shù)挠炅掷锝⒘艘凰镅芯空?mdash;—“潘瓜納”, 當時亞馬遜雨林幾乎還沒有被研究過。朱莉安從小和各種各樣的動物一起長大,隨后又和父母搬進了這個“荒蠻之地”。
盡管她的父親特意囑咐不要坐秘魯國家航空公司的飛機,這家公司已經(jīng)因為空難失去了兩架飛機。但朱莉安母親不想再等幾天后的航班,還是買了票。
朱莉安坐在靠窗的位置,母親坐在中間——她一向不喜歡坐飛機,盡管航程只有1個小時。這位鳥類學家經(jīng)常說,“這么一只金屬做成的鳥卻能在空氣中升起來,太不自然了。”
起飛20分鐘后,乘客們用過了早餐。就在空乘開始收拾餐具的時候,飛機遭遇了雷雨,徑直飛進風暴中心。
“周圍原本明亮的天空一下變得漆黑如夜,閃電不停地從四面八方劈過來。人們開始喊叫。提包、鮮花、包裹、玩具、外套和其他衣物一起,像大雨一樣噼里啪啦地打在我們身上,杯子被甩到空中,喝了一半的飲料灑在人們頭上和肩膀上……”
朱莉安突然看到右側(cè)機翼上閃過一道耀眼的白光,隨后失去了對時間的感知。她只聽見身旁的母親平靜地說:“現(xiàn)在全都完了。”
飛機的頭部幾乎是垂直向下掉落。朱莉安能順著過道直接看到駕駛艙,“它在我的下面,物理規(guī)則全被打亂了。”她整個人都被飛機低沉的咆哮填滿,處在被震驚的狀態(tài)中。
一瞬間,尖叫聲和轟鳴聲突然消失了,座位旁邊的母親也不見了——朱莉安從飛機里掉了出來。
安全帶依然把她綁在座椅上,開始下墜。“沙沙的風聲灌滿了我的耳朵……雨林旋轉(zhuǎn)著接近我,茂密的樹冠讓我想起西藍花的花球……”在感到害怕之前,她失去了意識。
走出雨林
一天一夜之后,朱莉安醒了過來。她躺在地上,看到金色的光從高大樹木的枝葉中灑下,周圍是深淺不一的綠色——是熟悉的雨林。
她很快就明白發(fā)生了什么。她的眼鏡丟了,腳上的涼鞋只剩下一只,無袖連衣裙的后背裂了一條長長的縫,鎖骨似乎也斷了。但除此之外,她全身上下的骨頭完好無損,身上的皮肉傷也“簡單明了”,“傷輕得不可思議”。
后來人們推斷,雷雨云中心會有強烈的上升氣流,能托住朱莉安,減緩墜落時的沖擊力。綁在她身上的座椅也起到了類似的作用,像一個小翅膀一樣,帶著她轉(zhuǎn)圈降落。最后,她可能落在了由藤本植物織成的網(wǎng)中,再輕柔地掉落地面。
這里幾乎沒有一點事故留下的痕跡,頭頂?shù)臉涔谝餐旰脽o損,密實地遮擋著。朱莉安聽到了搜救飛機轟鳴的聲音,但至少得走出去,才能讓他們看到自己。
眼下的雨林并不讓她感到恐懼——這是朱莉安作為兩位生物學家的女兒的獨特收獲:她了解雨林的法則,也認識里面的“居民”。
“人們害怕自己不了解的東西,即使對其價值一無所知,人們也要全盤否定自己害怕的東西。”朱莉安在書中寫道,“對于從來沒有路過雨林的人來說,雨林看上去非常危險……動物們倏忽而過、簌簌作響、撲撲振翅、嗡嗡哼唱,偶爾咕嘟一聲,或者發(fā)出咂咂的聲音,時而尖嘯、時而嚎叫,這種情況往往比能看見動著的動物要可怕得多。蛙類和鳥類發(fā)出的聲音很不可思議,人們?nèi)绻徽J識這些聲音,可能會誤認為是其他動物,有時候會因此感到危險。”
這或許也是生物學家的小孩的獨特之處——朱莉安不怎么害怕大自然的造物。她很小就知道動物的學名,會指著畫冊里的貓頭鷹說,“哦,一只鸮。”趁母親不注意,她甚至伸手穿過動物園的柵欄摸了一只黑色的美洲豹。
在潘瓜納生活的兩年時間里,這個“雨林女孩”和吸血蝙蝠住在同一個屋檐下,在河里和凱門鱷擦肩而過。那時候屋子門口就是雨林,穿鞋之前要先仔細甩一甩,以防里面睡了毒蜘蛛。直到她回到城市里上學,她的朋友們依然覺得她走路的姿勢有點奇怪——“因為在雨林里走路要把腳抬得很高,那是為了防止被樹根之類的東西絆倒。”
父母教給朱莉安的雨林生存技巧,幫助她活了下來。她找到了一處泉眼,知道跟著細小的水流走,就能逐漸行至開闊處,找到人類。
陽光、樹木、水流、動物,都能給她一些信號。第四天時她曾感到死亡的臨近,她聽到了一種來自大型鳥類的叫聲,那是國王禿鷲,“它們只在雨林里出現(xiàn)了巨大的尸體時才會出來行動。”朱莉安只能祈禱它們不是因為自己的母親而出現(xiàn)。
第五天或第六天的鳥叫,又帶給她希望,那是麝雉的聲音。“這種鳥的叫聲咕咕嗒嗒的,有些嗚咽,我在潘瓜納的家里經(jīng)常聽見。這種鳥只在開闊的水面附近筑巢,而這正是我希望的,因為河邊會有人居??!”
理解并尊重自然,自然便會給人出路。“我墜落在雨林中,對此它也無可奈何。自然不會在意我們的存在,也不會因為我們的存在而改變。”朱莉安說。
她在雨林中蹚水時遇到過巴拉圭凱門鱷,它們正在岸上打盹。即使它們沖進水里,朱莉安也并不緊張,她知道凱門鱷不管從哪個方向感覺到了危險,都會逃進水里,就算它們從人身邊或者腳下游過,也不會攻擊人。如果跑上岸,反而“很可能活不下來”。
當時正處在雨季,朱莉安幾乎找不到果子。“我知道雨林里的很多東西都有毒,所以但凡不認識的東西,我都不去碰。”她喝了很多棕色的溪水,里面摻了被泡軟的土,能帶來一些飽腹感。
11天后,在被疲憊與饑餓徹底壓垮之前,她終于遇到了人類,得以獲救。
之后,人們發(fā)現(xiàn)她的十字韌帶斷裂了,眼睛紅到已經(jīng)看不到眼白,“像兩個血紅色的窟窿”。醫(yī)生還從她的腳底拔出了一根很長的木頭碎片,但她在雨林里跋涉時從來沒有意識到這些傷——除了她手臂后方的傷口。她曾用掰直的戒指從里面勾出了30只蛆,之后醫(yī)生又幫她取出了50多只。
回到雨林
“我從飛機里墜落,卻只有幾道劃傷,一定是有什么理由的。”在雨林濃密的灌木叢里過夜時,朱莉安曾被漫無邊際的孤獨包圍,她想過這些問題。
“我很好奇為什么偏偏是我。于是我開始思考,等這一切都過去了,我的人生要用來做什么。”在一個又一個雨夜里,她決定如果活著走出去,“接下來的人生一定要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為大自然和人類做出貢獻。”
獲救之后,為了免于媒體和外界的打擾,她又回到了德國完成學業(yè)。1977年,她重回秘魯,在潘瓜納完成了自己的碩士論文,研究食腐性蝴蝶的偽裝色。
當時去潘瓜納的路依然非常難走,一些私人航空公司會提供簡陋的雨林航班,朱莉安事后也很難相信,自己在經(jīng)歷過空難之后竟然還有勇氣登上那些“破破爛爛的小飛機”。它們有時候只能容納20個人,木質(zhì)的長椅中間還有人會放幾頭豬,行李架上則是被綁住雙腿的活雞,有售票員在飛機上走來走去收錢,就像鄉(xiāng)間巴士一樣。
重回雨林的路途有時也讓她驚訝,“新修的環(huán)雨林高速公路邊上的大片土地都被開墾了,文明用鋸子和火焰在荒野里給自己開辟了道路,我清楚地知道火焰奪走了多少生命……我們就像是不懂事的小孩,因為不知道紙幣的價值而點燃了一堆錢。”
碩士學位完成后,她繼續(xù)在雨林中研究蝙蝠的生態(tài)位,以此作為博士論文。潘瓜納至少有53種蝙蝠,整個歐洲也才只有27種。為了研究這種“夜間活動的小鬼”,她常在午夜之后才走出雨林,去河里洗個澡,回來在棕櫚樹葉制成的屋頂下睡覺。那時候象牙色的月光灑滿大地,天空中的銀河明亮又寬闊。
“我在那時才去思考雨林本身和它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人們第一次見到雨林的時候,只覺得自己身邊有無數(shù)的綠色植物,而動物們完美地融入了環(huán)境里,很難被人看到。但如果走進了這個世界,人似乎就能漸漸擁有一種新的視覺。 你會覺得像是眼前的布被掀開了一樣,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身邊有成百上千種生物。這種滿足感的的確確能令人傾倒。”
父親去世后,朱莉安下決心接過父母的遺產(chǎn),把潘瓜納的研究和發(fā)展推進下去:得到資助,收購?fù)恋兀瑪U大研究站的面積,進而將它建成自然保護區(qū)。如今,潘瓜納的面積已經(jīng)從186公頃擴大到了700公頃。
朱莉安也在德國慕尼黑有了自己的家。她在天臺上種了滿滿當當?shù)闹参?,但這還是和潘瓜納截然不同:“在這里,自然是被人類接受的客人,人們種幾棵樹,在窗前擺一些植物,養(yǎng)只寵物。在潘瓜納,自然才是主人,而我們只是訪客。”
但有一次,一個工人去她家屋頂修東西,還是被上面茂盛的植被驚到了。“他跟管家匯報了這件事,管家體貼地告訴我丈夫:‘我知道,你的老婆經(jīng)歷過墜機,需要雨林。’”
版權(quán)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海東日報 版權(quán)均屬海東日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單位和個人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復(fù)制發(fā)表。
2、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使用作品的媒體、網(wǎng)站,應(yīng)在授權(quán)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