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發(fā)生以來,像黎某一樣試圖“瞞天”卻過不了“法”海的案例不在少數(shù)??桃怆[瞞行程、病情、旅居史、密切接觸等信息的案件,在全國屢有發(fā)生。最近,河北還出現(xiàn)了第三方檢測機構(gòu)謊報“全部陰性”而漏掉陽性病例的情況。這些都給疫情防控添了不少亂。
查閱公開的法院判決書可以看到,除依法從嚴從快判罰外,法官們往往會特意寫一些令人警醒的法言法語:“為了一己之便,罔顧公共安全,為社會防疫帶來巨大隱患”“遵守疫情防控相關(guān)規(guī)定、如實填寫健康申明卡、配合防疫人員的工作是疫情防控這一特殊時期每位公民的應(yīng)盡義務(wù)”……
面對病毒心生恐懼在所難免,尋求自救渠道亦無可厚非,然而,知情不報甚至弄虛作假,極可能會成為病毒快速傳播的“幫兇”,危害更多人的健康,乃至釀成無法挽回的惡果。
國無法不治。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規(guī)定,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的規(guī)定,引起甲類傳染病以及依法確定采取甲類傳染病預(yù)防、控制措施的傳染病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疫情防控期間,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保障社會安定有序是首要目標。任何干擾疫情防控大局的違法犯罪行為,都不可能逍遙法外。
法律不是最高的行為準則,而是最低的道德底線。這些判例也向社會釋放了清晰的信號:遵守法紀,如實填報防疫信息,不讓自己成為“行走的傳播源”,應(yīng)該成為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背景下每個人的行為自覺。(記者 吳文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