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某公司系一家從事印刷專用設備制造的公司。2017年9月18日,劉某入職該公司擔任銷售部營業(yè)員。2017年8月15日,廣州某公司使用在職員工袁某登記的手機號碼注冊了案涉微信賬號,并相繼提供給曾供職員工許某以及在職經(jīng)理張某使用。2017年11月22日開始,案涉微信賬號由劉某使用并進行了實名認證,昵稱為“廣州某公司-劉某”。2021年5月,劉某私自將案涉微信賬號更名為“tt001xy”,并變更微信昵稱為“劉某”。
廣州某公司發(fā)現(xiàn)劉某私自變更微信賬號以及昵稱后,于2021年10月12日向其發(fā)出通知書,要求其停止使用案涉微信賬號,解除該微信賬號的實名認證,并配合公司將該微信賬號重新綁定于指定的手機號碼。劉某予以拒絕。廣州某公司遂于2021年10月20日向其發(fā)出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認為劉某嚴重違反公司規(guī)章制度,通知與其解除勞動合同關系,并要求其返還工作手機電話卡以及工作微信賬號。
廣州某公司認為劉某侵犯其對案涉微信賬號享有的使用權(quán)益,遂起訴請求法院判令劉某返還微信賬號“tt001xy”,立即停止使用該微信賬號,解除該微信賬號的實名認證,配合重新綁定到指定的手機號。
劉某辯稱,該微信賬號是其入職后由廣州某公司交付其使用,其進行了實名認證并綁定了銀行卡且添加了親戚朋友,包含隱私信息;微信中的客戶信息亦是其努力所得,廣州某公司并未簽署協(xié)議明確約定該微信賬號歸公司所有、離職后需要歸還等,廣州某公司主張返還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
法院審理后認為,廣州某公司是否享有案涉微信賬號的財產(chǎn)性權(quán)益,應從微信賬號的產(chǎn)生、注冊目的、功能用途以及使用客觀情況進行綜合判斷。案涉微信賬號系第三人袁某根據(jù)廣州某公司的安排,基于職務行為所注冊,主要用于工作用途。廣州某公司對案涉工作微信賬號享有使用權(quán)益,以及因使用該工作微信賬號進行商業(yè)活動所享有的財產(chǎn)權(quán)益。案涉微信賬號于劉某入職后由廣州某公司提供,可視為廣州某公司向其提供必要的“辦公工具”,劉某已和廣州某公司解除勞動關系,其繼續(xù)使用案涉微信賬號已不具有正當性。劉某超出工作范圍使用微信賬號的行為無法律和合同依據(jù),主觀上存在過錯。如果允許案涉微信賬號繼續(xù)由劉某使用,可能會導致原信賴該微信賬號的客戶或潛在客戶流失,損害廣州某公司對該微信賬號所享有的財產(chǎn)性權(quán)益。
綜上,法院認為劉某的行為侵害了廣州某公司就案涉微信賬號所享有的財產(chǎn)權(quán)益,最終判決劉某立即停止使用并返還案涉微信賬號,解除該微信賬號的實名認證,并配合廣州某公司換綁至指定的手機號。
法官提醒
本案經(jīng)辦法官朱曉瑾認為,為避免類似爭議,公司宜使用公司名下手機號碼注冊微信號或企業(yè)微信號,且在員工入職時,應在勞動合同或相關合同中明確約定微信賬號的歸屬問題。員工亦應遵守公司規(guī)章制度使用工作微信號,同時做到公私分離,避免不當使用帶來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