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體育運動只是個人或者小圈子的事兒,可隨著可穿戴設(shè)備和相關(guān)手機(jī)應(yīng)用的普及,運動生活走進(jìn)了“朋友圈”這個大圈子。對體育運動的重視,也讓人們樂于公開分享運動的心得和成果。這原本是好事,可有時候分享變成了炫耀,事情就有些變了味兒。
有人看到“朋友圈”里有曬跑步的,于是自己也躍躍欲試,練了沒幾天就嚷嚷著去參加馬拉松,結(jié)果暈倒在跑道上;有人看到“朋友圈”里有秀肌肉的,于是自己也一鼓作氣做上幾百個深蹲,結(jié)果誘發(fā)疾病,被送往醫(yī)院;有人也想在“朋友圈”里曬步數(shù),可是運動量不夠排不上名次,于是每天沒事時就搖晃計步設(shè)備,甚至下載作弊軟件,就是為了圓自己的“登頂”夢……這些事兒聽起來可笑,可都實實在在地發(fā)生著。
這些事兒之所以可笑,是因為這些人的運動有意或無意地被“朋友圈”綁架了。運動的目的是健康和快樂,而不是炫耀和攀比;如果有人運動就是為了盲目跟風(fēng)、甚至弄虛作假,那真是舍本逐末了。一方面,運動的魅力在于多樣性。你可以獨自一人,也可以加入團(tuán)隊;你可以投身大眾體育,也可以嘗鮮冷門項目;你可以一分不花,也可以一擲千金。另一方面,運動需要經(jīng)過綜合性的考量。運動的選擇并不取決于流行程度,而是與個人體質(zhì)、運動目標(biāo)、理論基礎(chǔ)、甚至相關(guān)裝備和器材的配備等因素相關(guān)。并不是別人都在練的運動就是好運動,也并不是得到他人的關(guān)注多,運動就能取得好效果。假如大家都追求同一個指標(biāo),不管是否適合自己就一窩蜂地跑步健走,那么自然無法體會運動的多樣魅力,運動效果也可能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引發(fā)疾病和傷痛。
運動不拒絕分享,但是拒絕虛榮。新年伊始時,許多人都立下了運動健身的目標(biāo),如今到了年末,該是檢驗成果的時候了。到底有沒有達(dá)標(biāo),不在于收獲了多少“朋友圈”的點贊和艷羨,而在于到底有沒有從運動中收獲健康的體魄和健身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