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網約車屬于公共交通的一部分,但卻是相對高端的公交服務,不是說應該讓每個人都能打得起車……把網約車當成代步工具的定位有問題。”這番言論一經報道,就引發(fā)輿論的高度關注。有出租行業(yè)人士表示支持這種觀點,但也有許多媒體對此發(fā)表了不同意見。網約車的身份定位問題,再次引發(fā)輿論場上的唇槍舌劍。
如何看待網約車之所以成為輿論的焦點,是因為《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可能很快落地,網約車的身份也可能很快塵埃落定。網約車的身份定位,直接與出租車行業(yè)、網約車司機以及乘客的利益相關,所以備受各界關注。在這樣的背景下,交通管理部門的態(tài)度顯得尤為重要。因此,交通部門有風吹草動,各界都會聞風而動。
相關部門對網約車是“高端”服務的判斷,依據(jù)可能主要來自兩點:一是網約車的低價是靠企業(yè)補貼維持的,而補貼不可能持續(xù);二是相對于公交地鐵,網約車是高級私人化的服務,這種服務不是公眾出行的首選。如此看來,相關負責人的說法似乎有道理。但是,在相關管理辦法出臺在即的情況下這么說,確實容易引發(fā)人們對相關部門可能封殺網約車的擔憂。網約車真有那么高端嗎?即便是高端服務,普通人是否就不能享受?不回答這些問題,難免會讓人們產生更大的疑問。
取消補貼后,網約車是否會立即變得“高冷”?短期來看,網約車費用確實有可能提高,并且有部分網約車司機因補貼被取消而退出這個行業(yè)。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網約車近幾年已成為一種新的出行方式,并逐漸培養(yǎng)了一群核心消費者。誰也無法否認,網約車像高鐵一樣,確實為人們便捷出行提供了更多新的選擇。只要管理得當,完全可以成為城市居民公共出行方式的有益補充。簡單地以價格否定網約車,依據(jù)并不充分。
其實,網約車合法化不是問題,如何管理才是真正的問題。人們對網約車的核心爭議之一,是私家車能否合法地接入網約車,以及政府能否不以營運車輛的標準要求這些私家車。不可否認,私家車接入網約車確實難以管理,平臺管理松散、補貼大戰(zhàn)升級,都不利于網約車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但管理難不僅因為網約車是新事物,還因為既有的管理體制不健全。比如當前的征信體系不完善、社會數(shù)據(jù)共享存在問題,給有效管理帶來了一系列的障礙。不能因為管理體制的落后,暫時管不好網約車,而一刀切地鎖死網約車的發(fā)展渠道。
網約車是共享經濟的代表,它通過互聯(lián)網整合零散資源,在陌生人之間實現(xiàn)共享,提高了工作和生活效率。這種共享特點是開放式、低門檻、有效服務,而出租車改革需要汲取的正是網約車的這些優(yōu)點。當前,有部分出租車企業(yè)開始借鑒網約車的管理模式,不少地方政府部門也陸續(xù)取消了出租車經營權使用費,這無疑是把出租車改革往共享方向上推進了一步。但是,如果不在出租車數(shù)量和經營牌照的管理上加大改革力度,網約化的出租車和公司化的網約車,都有可能陷入傳統(tǒng)出租車那樣的壟斷式發(fā)展。
或許不是人人都能打得起網約車,但應該讓人人都有打網約車的機會;或許不是人人都能開車,但可以讓開車的人能把空余的座位與同路人共享。正確對待網約車不僅關乎出租車行業(yè)本身,更關乎出行方式和經濟生活方式的變革。因此,不妨在不斷完善管理的過程,挖掘和汲取網約車的正能量,為公共出行提供更多選擇。畢竟,只要可以滿足公眾需要,充分共享資源,無論是網約車還是出租車,都會受到人們的歡迎。(楊紹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