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21歲的肖素華從北京師范大學體育教育專業(yè)畢業(yè),進入重慶南開中學當體育老師,這一干就是37年。
如今,肖素華是學校里資歷最深、收入最高(三級教授)的老師之一。談起體育教育,她似乎有說不完的話,話匣子一打開就聊了兩個小時。
體育不是照本宣科
肖老師回憶說,她剛當體育老師那會兒,對孩子一點兒也不了解,只想著把在大學課堂學的東西拿來用。從高一到高三,教了兩三個輪轉之后,她發(fā)現(xiàn)體育課不能只是重復教案上的東西,也不是教教示范動作那么簡單。
“體育是一門直觀的學科,它驅使你(老師)不斷地學習。如果只是教動作、教技能,孩子的能力增強之后就遠離老師了,比這些更重要的是體察孩子的心理感受、培養(yǎng)規(guī)則意識、讓他們知道學體育的意義等等。”肖老師說。
肖老師認為,比賽是體育的核心,也應該是體育教育的核心要素,那種認為“比賽是體育好的人的事”的觀點其實是不對的。
“在體育比賽中你會學到很多東西,語言的交流,人與人的接納,規(guī)則意識……”
肖老師說,比賽是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競技平臺,也是一個教育的平臺。通過參與比賽,孩子還會認識到公平、公正是相對的,是在統(tǒng)一規(guī)程下的公平、公正。
“規(guī)則、規(guī)程是白紙黑字,不同的人對它的認知往往有很大偏差,而參與比賽的前提是對規(guī)則的服從和尊重——首先是服從——它教會你爭的背后是不爭,有些事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發(fā)展和人們認知水平的提高而改變,所以比賽也能起到法制化教育的重要作用。人進入社會之后,無論是單位規(guī)章還是法律,即使有不理解的地方你也得遵守吧?”
體育即人生
肖老師說,孩子在參與體育運動和競賽中獲得的經(jīng)歷和心理體驗,對他們的一生都很重要。
“有的同學對比賽非常投入,對我說,我們要狠狠地打,打‘死’他們。我說,把他打‘死’了,下次誰給你做對手呢?如果用極端的方式對待比賽,就太可怕了。其實,對手不是對頭,這次做你對手的人,下次可能是你的隊友。”
在肖老師看來,比賽是一面鏡子,人能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也能看到希望?,F(xiàn)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比較受寵,參與比賽的經(jīng)歷其實是一個“自悟”的過程。
“我們學校的一些運動隊在重慶能拿冠軍,可能會有優(yōu)越感。到了全國的比賽什么都不是,又可能會緊張、自卑。當強者時的張牙舞爪和弱者時的害怕都是人需要克服的,體育比賽教會我們要有一顆平常心。”
肖老師認為,參與體育活動和體育比賽是一個發(fā)現(xiàn)興趣、發(fā)現(xiàn)潛能、制定目標、超越自我的過程。如果只是簡單地活動活動、跑跑跳跳,不需要專門上體育課。她開玩笑說,有時候教練“罵”你其實是在激勵你突破自我認知和生理的極限。在參與比賽的過程中,你會對自己有更好的認識,同時也在學習認識別人、學會與不同的人相處。
“通過比賽,可以學會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找到尊重、取得平常心。比你強和比你弱的人到處都是,你如何與他們合作、相處?碰上強勢的領導,你怎么應對?這些其實在比賽中都有答案。”
從教37年,肖老師見證了一批又一批孩子的成長,也經(jīng)??吹?、聽到因為擔心孩子受傷導致體育課被“打折”甚至弱化的現(xiàn)象。在她看來,人生成長和追求幸福的過程中都會面對風險,應該正確看待這種風險。
“如果社會和學校都一味強調安全,那體育課都改成做操就是了。我覺得只要體育老師是在正常教學的范圍內(nèi),應當保護體育老師,當然像在疫情期間讓學生戴口罩跑800米那是另一回事。防范風險、應對風險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其實體育老師是替你(家長)帶著孩子學習風險應對。”
三大球聯(lián)賽增強校園體育氛圍
重慶南開中學也是南開系列學校創(chuàng)始人張伯苓先生創(chuàng)辦的,體育在校園里有著深厚的傳統(tǒng)。在體育課的教學中,重慶南開中學采用選項小班教學的方式,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選擇不同的項目。肖老師告訴記者,籃球項目在高一學生中最為火爆。為了滿足學生的需求,學校根據(jù)水平的差異給男生設置了A、B、C三個籃球班,還有一個女生籃球班。
雖然高中階段的學習很緊張,重慶南開中學還是堅持在高一至高三年級分別舉行以班級為單位的籃球、足球和排球聯(lián)賽。以籃球為例,聯(lián)賽的比賽時間為3節(jié),一節(jié)男生比,一節(jié)女生比,一節(jié)男女生混合參賽,盡可能擴大學生的參與面。在節(jié)間休息的時候,是拉拉操比賽。此外,每年一度的校運會也設立了三大球的項目,來自不同年級的隊伍可以同場競技。校運會的比賽水平更高,正賽每個項目只有8個參賽席位,在校運會之前有專門的預選賽。
剛剛在北京大學完成研究生學業(yè)的“學霸”馮寒野還記得他在重慶南開中學讀書時參與體育比賽的往事。身高1米82的馮寒野在小學五、六年級接觸了軟式排球,進入高中后在體育課上學會了排球的基本技術。高三那年,馮寒野以640多分的成績被上海財經(jīng)大學錄取,而他為了沖擊更高的目標選擇復讀一年。在那年校園排球聯(lián)賽中,馮寒野與隊友們合作奪得聯(lián)賽冠軍,隨后以重慶市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傳為佳話。
馮寒野告訴記者,他足球、籃球和排球都喜歡玩,每周的兩三節(jié)體育課是他最期待的課程。在高二的足球聯(lián)賽中,他在門將的位置上表現(xiàn)出色,一度被學校的高水平足球隊相中,他考慮馬上進入高三要沖刺高考才未參加。
馮寒野說,參與體育活動是學習之余的調劑和放松,又能鍛煉身體。另外,在運動隊之中每個人都是一分子,都要為集體有所貢獻,各司其職,在比賽中的過程中可以學會與隊友合作。進入大學和工作之后,都需要與人協(xié)作,在體育比賽中能夠提前感受這些。
體育特長生不是“差生”
重慶南開中學也是一所體育傳統(tǒng)特色學校,每年有不到20個體育特長生的名額。學校在田徑和女籃項目上的水平比較高,近幾年足球項目加大投入之后也有起色。
據(jù)肖老師介紹,重慶南開中學各運動隊的隊員在田徑、國際象棋兩個項目有3人成為國際級健將,籃球、田徑、橄欖球和國際象棋等項目16人成為國家級健將,獲得國家一級和二級運動員稱號的總數(shù)近千人。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2000年至2019年,學校的體育特長生有40多人考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此外還有400多人進入國內(nèi)其他高校。
肖老師告訴記者,重慶南開中學的普通教學水平是一本線,因此體育特長生在班級里的學習成績大多處于中下游??墒牵@絕不意味著他們是“差生”。
“升學不能贏,并不代表將來不能贏,體育教給人的就是輸了繼續(xù)努力的心態(tài)。通過對手發(fā)現(xiàn)問題,贏就是自我突破。我們的體育特長生有態(tài)度、有能力,將來會一直學習,人生的競爭是長遠的。”
在重慶南開中學近年來向高校輸送的體育特長生中,有100多人后來成為碩士研究生,11人成為博士研究生。
肖老師認為,體育和教育的融合是必由之路,過去那種把少部分運動員“關起來”練的方式未來很難延續(xù)下去。
“在體育比賽中,初級階段可能拼的是體能,到了中級和高級階段比的是心理和智慧,缺乏文化素質是不行的。我覺得原來的體校應當放到(普通)中學去,專業(yè)隊應當放到大學去,專業(yè)教練管訓練,學校管教育和生活。”
今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fā)展的意見》。肖老師認為,文件的出臺是一個重大利好。不過,在落實的過程中,肯定還會遇到一些實際的問題。比如,現(xiàn)在初、高中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越來越重,學生在校時間都被課時化了,參與體育的時間非常有限。
“我們體育老師的責任之一是保護孩子的生活和發(fā)育。我們希望孩子多鍛煉,而很多家長希望孩子在學習之外做其他事情的時間少幾分鐘就是幾分鐘。但是,犧牲孩子身體健康換高分真的值得嗎?在有限的條件下,我們能做多少就盡量做吧。”記者王鏡宇 韋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