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奧委會執(zhí)委會7日召開會議,同意2024年巴黎奧運會增設霹靂舞、滑板、攀巖和沖浪4個大項。4個項目中,滑板、攀巖、沖浪3項已經(jīng)是東京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霹靂舞則是首次進入奧運會。如此“年輕”的奧運項目,我國年輕人能否一戰(zhàn)?
“年輕項目”擁抱年輕人
“沖浪項目進入巴黎奧運會并不突然。”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運動一部副部長張敏說,2016年,國際奧委會就宣布滑板、沖浪、攀巖等項目入選東京奧運會。目前我國沖浪項目已在14個省區(qū)市開展,注冊的專業(yè)運動員已有近400名。
沖浪等“年輕項目”入奧,在張敏看來,還要追溯到2014年,國際奧委會全會通過了一攬子改革計劃,其中就包括吸引年輕人參與和東道主可提議增加項目。
“擁抱年輕人、關注年輕人的喜好是目前國際奧委會的工作方向之一,這一點從增設的4個大項就可以看出。”中國輪滑協(xié)會滑板項目主管曾冰峰說。據(jù)他了解,巴黎奧運會的滑板項目每個單項會比東京奧運會增加2人,“在巴黎奧運會縮減辦賽規(guī)模的大背景下,這也體現(xiàn)出對滑板項目的重視”。
“攀巖進入巴黎奧運會,再次證明這項運動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喜愛,特別是青少年的喜愛。這項適合年輕人的運動項目也得到了國際奧委會和各國(或地區(qū))的認可。”中國登山協(xié)會主席李致新說,這也給我國攀巖運動的發(fā)展帶來了非常好的機遇。
在安徽省體育舞蹈運動協(xié)會秘書長章偉看來,霹靂舞進入奧運會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霹靂舞是深受青少年喜愛的一項運動,追求個性、挑戰(zhàn)創(chuàng)新、不斷突破,再加上斗舞的賽制和有較完善的評分標準,所以得到了國際奧委會的認可。
新增項目我國戰(zhàn)力幾何?
“目前我國滑板項目在女子街式和女子碗池這兩個單項上發(fā)展相對較好,目前中國女子街式選手的世界最高排名是第19位,按目前情況剛好能夠入圍東京奧運會。”曾冰峰說,上周在南京舉辦的2020年全國滑板錦標賽就是奧運積分賽,明年還有滑板世錦賽,我國選手會繼續(xù)爭取奧運積分。
“入奧”之前,攀巖在我國是一項時尚小眾的極限運動,成為東京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后,攀巖場地和參與者呈現(xiàn)爆發(fā)式增長。
按照東京奧運會攀巖項目參賽名額規(guī)則,中國選手潘愚非和宋懿齡已經(jīng)獲得男、女各一個資格,中國攀巖隊還有機會在亞錦賽上爭取另外男、女各一個參賽名額,從而滿額參加奧運會。除了速度攀巖之外,中國選手在以往弱勢的難度和攀石項目上有所提高,頻頻登上世界比賽最高領獎臺。
“我國運動員的沖浪水平和國際高水平選手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這幾年我們一直在努力,運動員的進步也非常大。以前運動員浪上技術表現(xiàn)一般,只能做一到兩個得分動作,現(xiàn)在可以做更多動作,并且動作表現(xiàn)提升非???。”張敏說。
張敏介紹,沖浪比賽一般是按照報名人數(shù)每4名選手一組,分為若干組進行比賽,每個選手在每組比賽一般最多可以“抓”10道浪,取最好的兩道浪成績計分。“剛開始時我國選手一般只能拿到2到4分左右,現(xiàn)在大多數(shù)選手都能達到8到10分,冠軍組選手能拿到12分或者更高,當然這也取決于當天的浪況。”
首次進入奧運會的霹靂舞,曾作為正式比賽項目在2018年布宜諾斯艾利斯青奧會上有過“驚艷”亮相,中國選手商小宇闖入八強。2019年12月,中國街舞聯(lián)賽舉辦,打響了巴黎奧運會霹靂舞項目人才選拔的揭幕戰(zhàn),也標志著中國街舞正式進入巴黎奧運會備戰(zhàn)階段。
巴黎奧運會未來可期
今年11月26日,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和中國體育舞蹈聯(lián)合會在江蘇南京召開了霹靂舞工作研討會。圍繞“世界街舞現(xiàn)狀、中國街舞人才現(xiàn)狀、霹靂舞進入奧運后技術發(fā)展的走向”等議題進行了討論。
“從目前推廣情況來看,包括霹靂舞在內(nèi)的街舞,群眾基礎還是相對廣泛的。雖然這一舞種并非起源于中國,但中國舞者的水平卻不容小覷。”章偉說。
“攀巖運動進入巴黎奧運會,并且增加了金牌項目,會使攀巖運動的發(fā)展更受關注,有利于我們整合各方面資源。”李致新說,下一步將會與各個部門特別是教育部門和地方體育部門密切合作,讓攀巖走進校園。
張敏對沖浪項目的發(fā)展也充滿期待:“剛剛結束的全國沖浪冠軍賽,全國共有16個省區(qū)市的248名運動員參賽。其中10-14歲運動員103名,占比42%;15-19歲運動員113人,占比46%。沖浪項目,未來可期。”
曾冰峰則對跨界選材和零基礎訓練很有信心。“跨界選材對滑板發(fā)展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他說,“我們抓住了國際上女子街式和女子碗池起步較晚的機遇,努力在這兩個單項上有所突破。長期來看,男子項目也不能放松,但還需要一定時間。”
此外,曾冰峰等業(yè)內(nèi)人士呼吁,要提升我國在這些項目上的能力和國際話語權,一方面要做好場地、普及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也要鼓勵國內(nèi)裁判積極爭取國際裁判資格,全面提升我國在這些“年輕項目”上的水平。記者周暢、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