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北京冬奧會男子鋼架雪車比賽在“雪游龍”展開爭奪。中國選手閆文港以四輪總成績4分01秒77獲得季軍,實現(xiàn)了中國鋼架雪車項目獎牌“零”的突破,刷新了中國奧運會該小項參賽最好成績,另一位中國選手殷正以4分02秒13獲得第五名。
此外,在2月11日上午,曾擔任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中國代表團女旗手的“00后”小將趙丹和隊友黎禹汐也代表中國隊出戰(zhàn)。據(jù)悉,這是中國女子鋼架雪車運動員首次參加冬奧會,目前兩位女選手的表現(xiàn)都非常出色,趙丹更是以1分02秒26的成績刷新女子鋼架雪車賽道紀錄,暫列第三。
2月11日,中國選手閆文港在比賽中。人民網(wǎng)記者 郝帥攝
據(jù)了解,被稱為“冰上俯沖機”的鋼架雪車速度極快,由于沒有轉向器和制動裝置,運動員需要面朝前俯臥在雪橇上,依靠頭和身體的輕微晃動來控制方向,在冰道上高速滑行而下。運動員們能取得好成績,與場館的高質(zhì)量建設密不可分。
2月11日,中國選手趙丹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孫非攝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場館是北京冬奧會中設計難度最高、施工難度最大、施工工藝最為復雜的新建比賽場館之一。場館賽道全長1975米,共有16個角度、坡度不同的彎道,最高設計時速134.4公里,垂直落差超過120米,是國內(nèi)首條雪車雪橇賽道,也是亞洲第3條、世界第17條符合奧運比賽標準的賽道。因為從空中俯瞰,賽道蜿蜒而下仿佛一條游龍盤桓在山嶺之間,所以也被稱為“雪游龍”。其中,第11個彎道是目前世界唯一一個360度回旋彎道。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李興鋼介紹,“雪游龍”的建設,將我國西南山區(qū)傳統(tǒng)“干闌式”民居結構轉化創(chuàng)造為現(xiàn)代建筑技術,研發(fā)出高山架空平臺系統(tǒng),沿山體走勢搭建鋼結構支架“撐”起基礎平臺,既不破壞山地環(huán)境,又能提升施工效率及品質(zhì),賽后還可根據(jù)需求快速恢復地形原貌。
為避免白天陽光直射造成賽道冰面變軟,雪車雪橇項目賽場通常建設在山體北坡,但海陀山僅有南坡一處區(qū)域具備合適的建造坡度。于是,李興鋼設計團隊利用自然地形的天然遮擋,配合人工地形、遮陽棚、擋風背板等設計,實現(xiàn)了“雪游龍”地形氣候保護系統(tǒng)的研發(fā)建設,賽道節(jié)能指標甚至優(yōu)于北坡。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圖片來自:北京冬奧組委官網(wǎng)
此外,設計團隊還在遮陽棚上加裝了人行步道作為棚面結構配重,既方便檢修人員使用,又能供觀眾和游客游覽使用。“雪游龍”隱藏在遮陽棚的木瓦頂之下,增添了山林游廊的中國韻味。
“把中國人的文化理念、生態(tài)價值觀傳遞給世界,是延慶賽區(qū)設計一以貫之的核心思想。”李興鋼說,奧運場館建設不僅在技術上必須對標國際要求,更是在全世界目光注視下建設的超級工程,從2008年的彰顯宏大到2022年的生態(tài)融合,“每個奧運工程,都是在創(chuàng)造歷史。”(王連香 綜合自北京冬奧組委官網(wǎng)、北京青年報等)